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办公室里,冯远的桌上堆满了建筑图纸和调研报告,这些不仅是她在专业领域深耕的见证,更是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生动记录。过去一年,冯远的身影活跃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成渝地区建设重点项目和抗震救灾一线。她的每一次调研、每一份报告,都凝聚着对城市建设的关怀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冯远提出了五项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紧密关联的建议,其中之一便是“快速推进道路工程师注册制”。这一建议源于她多年来的深入观察和实践经验。“设计者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紧密关系着工程设计质量。实行道路工程师注册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技术水平提升,保障工程质量,提高道路交互与通行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冯远表示。她的建议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2024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门印发文件,决定开展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注册执业工作。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实施数年后,广大从业者期盼的注册道路工程师制度终于落地。
在灾难面前,冯远更是挺身而出。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她与中建西南院的技术专家及时赶赴灾区,开展震后建筑应急评估和震害调研工作。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冯远和团队走进重灾区的乡镇村落,评估和考察了约50栋幼儿园、卫生院、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和60多栋受损严重的藏式民房。
这并非冯远第一次参与震后评估工作。2022年9月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时,她都曾奔赴现场,参与震害考察工作。“提升西部农村住房抗震能力急不可待,必须快速推动解决。”冯远强调。
“人大是人民的人大,作为人大代表,就要始终心系民众,充分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作为一名从全国政协委员转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老“提案人”,她始终关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民生热点痛点问题,将“为民发声”作为自己的使命。
至今,冯远已经提出20余份提案和建议,每一份提案和建议都来源于她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观察、思考、总结,内容涵盖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韧性城市建设、住宅使用说明书等多个领域。其中,住宅使用说明书相关建议被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吸纳,第三卫生间相关建议登上微博热搜,总阅读量超过2.5亿。2025年,冯远将带着四份建议走进全国两会的会场。这些建议分别是关于政府投资建筑项目设计合理取费、西部地区农村住房抗震能力提升,建筑行业节约、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以及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助力建筑规划设计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她看来,这些建议不仅合乎行业发展的需要,更能够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取得收获和播撒新种子的一年。”冯远充满期待地说,“希望我们的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好,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3月7日,人代会审查计划、预算报告,审议代表法修正草案;政协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代表委员们热议报告中的“住建”关键词,从中感知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高水平发展的韧性、活力和信心。
“办业务,找一鸣!”这是缴存人对安徽省省直住房公积金管理分中心业务服务部大堂经理丁一鸣的肯定与赞扬。这些赞扬来自她十几年来扎根一线,帮助万千缴存者圆梦安居;也来自她不断的提高自我,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6日下午3时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有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滨河数字产业园(水云间)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世纪城,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依河而建,以“涟漪水波”为主要设计元素,打造集科技文化、都市生活、时尚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5日举行吹风会,请《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并答记者问。
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引领推动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