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天,地铁四号线灵境胡同站贴出致辖区居民、商户和社会单位的一封信:“为积极地推进西城区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从2023年7月起,启动
新年伊始,再次来到这里,能够正常的看到崭新的街边公园里,孩子们追逐、玩耍;年轻人投篮、比赛,一派热闹景象。作为灵境胡同—平安大街环境整改治理提升项目最先启动的部分,灵境胡同—西四路口段已全要素焕新亮相。一条有林荫可纳凉、有历史可发掘、有故事可寻觅,满眼树木、骑行通畅、悠悠古韵与现代时尚融合的大街展现在市民面前。
西单—积水潭街区是老城空间格局“四横两纵”中的重要纵线之一,是首都功能核心区空间结构的重要要素和内环路核心骨架。项目南至西单北大街灵境胡同路口以北,北至新街口北大街积水潭桥路口以南,自南向北含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新街口北大街,全长约3.7公里。
灵境胡同—西四路口段位于项目中段,总长约1公里,经过几个月的整治,该段道路优化管控、景观空间优化、立面风貌提升、市政设施改造、业态提质升级等全部完成,焕发新颜。
在西单北大街,原来的机动车三车道调整为双向四车道,右转车道被单独设立出来,车辆的通行变得顺畅起来,不复之前的拥堵;在西四北大街,通过调整机动车、非机动车分隔带,使得非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米,同时增设了岛式公交站台,处处透着有序。
同时,有序还体现在对城市空间的净化上。通过平整破损路面、清理占道违停车辆、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箱体三化、多杆合一等市政设施改造及更新工作,净化城市空间,拓宽人行通道,保证无障碍通行要求,构建整洁有序的街道空间秩序。
据统计,全线台大型老旧电力设备做拆除,整合为具有小型化、美观化及隐蔽化等特点的12台设备,减少近64%;原有公安、交通、路灯、电车各类杆体157棵,合杆后四专业总杆数为82棵,减少48%。
交通顺畅了,历史风貌也更加清晰起来。项目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在老城更新里下手要轻、要体现绣花功夫的宗旨,希望能够通过更新把这条大街600多年的历史积淀还原出来。
灵境胡同—平安大街段汇集了万松老人塔、西四街楼、缸瓦市教堂等重要建筑节点,设计团队将上世纪60年代的街景照片和现在的状况进行了比对,以“考古式”研究的方式挖掘城市记忆,力图恢复其“原汁原味”。通过拆除违建、慎重剥离建筑立面比较简陋的现代附属物后,有些建筑就露出底色,呈现出与历史原貌契合的样子,设计团队会尽量保留这些老砖、老墙,通过这一种方式让行人走过时可以感觉到时代变迁的光影。
在本次建筑风貌更新中,选择了与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内的违法建设治理结合进行。基于原有建筑的条件和状态,拆除高层加建、凸出建筑红线的幕墙、外立面附属物“棚亭阁”“推改扩”等70余处违法建设总计6000余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108个点位外立面整治提升,积极地推进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的风貌保护和有机更新,与城市区域功能和风貌相适应,与街区历史背景和文化和人文特色相融合。
不仅如此,在提升过程中,还对民间传统文化要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并加以恢复、活化利用。对有着历史印迹的重点点位灵境胡同、西四牌楼等历史信息均用中英文双语进行立牌展示,让居民、游客感知城市发展、感受文化氛围。
项目加强了万松老人塔、缸瓦市教堂、护国关帝庙、义达里等历史背景和文化建筑旁边的环境整体提升。为了讲好西四牌楼的故事,在西四路口东北角设置铜制立体沙盘模型,模拟昔日四座牌楼矗立的街道场景,吸引公众探寻历史,增强历史背景和文化展示,塑造区域文化地标与景观核心。
按照规划,西单线性街区将沿线均布十处大规模城市绿地,以林荫街巷勾勒强化老城轴线,加强绿化景观精细化建设,构成西城特色的链状城市绿色廊道系统。全线棵,增加线平方米。
其中,灵境胡同—西四路口段的“西四地质科普公园”“灵境翠园”两处城市公园,结合了周边社区群众需求,优先满足为老、为幼服务,设置儿童活动设施及老年人活动场地,构建全龄友好的开放型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集休憩、停留、散步、健身的高质量城市公共生活场所。
下一步将启动西四路口到平安大街、平安大街到积水潭桥的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和环境品质提升,让我们期待这里焕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