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三峡大坝之巅,极目远眺,上游浩荡如海,下流奔腾似练,若非亲至现场,很难幻想这番雄壮现象。面临这一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许多网友都猎奇:三峡大坝建成后,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使用等方面都发挥了怎样的效益?为保证长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动力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起到了啥作业?又对我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怎样的奉献?
近期,笔者在三峡库区造访,了解到一系列要害信息。咱们无妨用几组硬数据,来给三峡大坝做一份“效益清单”,让网友们看得更清楚、更逼真。
首先要提的是防洪效益。防洪是兴修三峡工程的第一个使命。三峡水库具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能操控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以上,操控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三峡工程的成功建造,标志着长江流域防洪系统根本构成,使荆江河段防洪规范由10年一遇进步到100年一遇,可维护长江中下流江汉平原防洪安全。到现在,三峡已累计参加50余次防洪调度,拦蓄洪量超越2100亿立方米,成功应对3次入库最大洪峰超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每一次拦蓄洪水,都关系着沿江公民的生命与工业安全,下流区域的防洪压力因而显着减轻。可以说,三峡是一道结实的“安全闸”,守护着长江安澜。
在保证供水方面,自2010年三峡水库初次蓄至175米以来,年均向下流补水220亿立方米,历年累计补水超3600亿立方米,使枯水期下流流量较终年天然流量添加33%以上;可向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年均补水约39亿立方米,为“一江清水东流”供给有力保证。
三峡工程的动力效益一骑绝尘。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2020年,三峡电站年发电量到达1118亿千瓦时,创下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到本年8月底,电站累计发电量已超越1.8万亿千瓦时,超越了2024年全国乡镇和村庄居民生活用电量。这1.8万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折算下来可节省规范煤约5.4亿吨,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约14.8亿吨。这些数字,让我国应对气候均匀状况随时刻的改变的举动更具底气。它不只带来了清洁动力的直接效益,也推动了更多水电清洁动力项目的探究与开展。
与此同时,三峡工程的通航效益也极端明显。三峡水库蓄水后,明显改进了库区和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的航道条件,库区干流航道等级由建库前的Ⅲ级进步为Ⅰ级。自2003年正式向社会船只敞开通航以来,三峡船闸累计经过船只超越108万艘次、过闸货运量超越22.98亿吨,年货运量已接连11年打破1亿吨。通江达海的物流通道让运输成本一会儿就下降,沿江经济带的出产要素活动也更高效。三峡不只点亮了万家灯火,也打通了工业高质量开展的血脉。
在生态环保方面,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削减,水生ECO逐渐重构,水质由Ⅲ类提高到Ⅱ类及以上,长江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安稳才能继续提高。
要害的防洪功用,通航带来的物流盈利,安稳的大规模清洁电力,可量化的减排效益,对生态环境的调理维护——这些可知可感的现实,充沛显示三峡工程的效益与奉献。站在这儿,咱们能看到的不只是高峡平湖的雄壮现象,更是流动在长江之上的我国式现代化开展动能。